
13日,全國維護穩定暨信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不斷改善民生,落實第一責任,以過硬的措施、扎實的工作,堅決完成今年維護穩定的各項任務,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2009年8月14日《重慶日報》)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是和諧的基礎。沒有社會穩定,何來社會經濟發展,何來社會和諧?沒有穩定的環境,我們就將一事無成,所以,保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
正因如此,早在1987年3月8日,鄧小平接見外賓時就曾指出,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之一。6月29日,他又指出:“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989年2月26日,他又說:“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990年12月24日,他強調:“我不止一次講過,穩定壓倒一切,人民民主專政不能丟?!秉h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產生后,更將“穩定”、“改革”、“發展”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三個有機統一的組成部分進行考慮:穩定是前提,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
鄧小平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把穩定作為戰略思想提出來,今天依然震聾發聵。
檢驗一個地區、一名領導干部的政績,不僅要看經濟的增長,而且要看社會的穩定狀況。而保持社會穩定,最重要的就是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要始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越是改革發展任務繁重,越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越要保持社會穩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也才能妥善應對和處理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牢牢掌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
特別是當前,正像周永康在講話中所強調的,我國總的形勢是好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經濟企穩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但受境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社會矛盾還比較多,影響穩定的問題時有發生。
因此,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充分認識“穩定壓倒一切”這個安邦治國的大道理,牢固樹立正確的穩定觀、政績觀,確立抓發展重要、保穩定更重要,抓發展是政績,保穩定也是政績的理念,始終把發展與穩定和諧有機地統一起來,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正義,以改革促和諧,以發展固和諧,以穩定保和諧。真正做到“為官一任”既要“促一方發展、富一方百姓”,又要“保一方穩定”。要強化“守土有責”意識,切實提高保穩定的水平,真正把自己作為“第一責任人”,認真分析梳理本區域、本單位的不穩定因素,不回避、不推諉,從源頭上找問題,從制度上抓整改,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毫無疑問,這樣的穩定,才是得民心,順民意的穩定,才是廣大群眾的真心擁護和認可的穩定。